top of page
作家相片boxenews

有一種疏離名為《紅盒子》 在陳錫煌的生命與掌中


Jenn/文

阿煌師的紅盒子,是從亦宛然離開時帶走的,裡面有一尊戲曲之神—田都元帥。每次演出,師傅都會請祂保佑弟子平安順利。

《紅盒子》是導演楊力州花費十年拍攝的紀錄片,當初拍攝的契機很簡單:導演在朋友介紹下認識了阿煌師,看到阿煌師掌中布袋尪仔細緻流暢的動作彷彿具有生命,被傳統布袋戲的精巧絕妙震懾而驚奇,於是想記錄下這項台灣逐漸消逝的傳統藝術。導演口中的「阿煌師」正是電影主角陳錫煌師傅。


(畫面左邊的紅色長方形就是紅盒子,每回演出,田都元帥都會在後台守護著)


陳錫煌的父親是李天祿、祖父是許金木,祖孫三代不同姓,因李天祿也走上了自己父親走過的路:李家與陳家協議,第一個兒子要跟母親姓陳。在過去農業社會,這樣異姓父子情況不少見,但對男人來說卻依然傷自尊,李陳父子之間的關係也始終微妙。電影中一段導演問阿煌師有沒有甚麼話想對爸爸說?陳錫煌只說了「爸爸真多謝,您人真好……」接著是十多秒不知道該說什麼的靜默。這對父子過去幾十年中在戲團朝夕相處,疏離感竟如此明顯,他們的相處比起「父子」更像「師徒」多一些。


嚴師磨出高徒,陳錫煌的實力早已可獨挑大樑,直至中年仍一直擔任父親的副手,像是要尋求認同、想要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。而後,李天祿的名聲越來越大,越來越多時候,人們會為他加上一個抬頭「李天祿大師的長子」。


(阿煌師搬尪仔)


男人一生要出生兩次,一次脫離子宮 一次離開父親

實實在在的血緣關係和父親的功績,就像是緊箍咒一般,讓陳錫煌很難擺脫這個稱號。他知道只有脫離父親才能做自己、才有機會超越父親,於是他出走亦宛然,並且放棄了師承「宛然」的命名,以自己的名字和經歷與創新的技法成立了「陳錫煌傳統掌中戲團」想要走出父親的影子。


(台北偶戲館表演)


留這欲呢?我留這又毋用

陳錫煌創立戲團,除了證明自己之外,更重要的是延續傳統布袋戲的技藝。語言發展中斷,閩南人也聽不懂的文雅台語口白;科技發展帶來多樣的娛樂休閒,傳統布袋戲的舞台下,停留的人越來越少。


隨著導演的鏡頭,阿煌師掌中尪仔會翻滾會雜耍,細微動作還能輕輕梳頭、徐徐吐菸,眼神也會跟著手移動。導演請師傅拿下尪仔在黑幕前空手展現技巧。尪仔下那雙變形的手,收放自如優雅自適,無所保留,「師傅,這會當公開否?」


過去以布袋戲維生教學都要「蓋一手」的年代已經過去,連外國人拜師都願意收為弟子的阿煌師在紀錄片拍攝結束後,還是常常和導演聚在一起,紀錄不同角色欲安怎搬,儘管傳統布袋戲正逐漸消逝,還是希望能盡力做些甚麼,或者,能華麗的道別。


(法國弟子露西)


(楊導演與阿煌師)



電影口碑好評熱映中




59 次查看0 則留言

Комментарии


bottom of page